歷年活動Past Events
臺南市美術館2022臺灣藝術史學術論壇「風景再論:戰後臺灣風景畫‧風景攝影」
名稱 臺南市美術館2022臺灣藝術史學術論壇「風景再論:戰後臺灣風景畫‧風景攝影」
類型 活動
時間 2022/05/20 09:30 ~ 2022/07/02 17:00
地點 2館2樓跨域展演廳
-
2022臺灣藝術史學術論壇「風景再論:戰後臺灣風景畫‧風景攝影」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ese Art History─Rethinking the Landscap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in Postwar Taiwan
★會議時間:2022/07/02(六) 9:30-17:00
★會議地點:本館2館跨域展演廳
★正取名單:2022/07/02 (六) 實體與會學員錄取名單 (點選參閱)
說明:報名前100人正取,其餘依序備取。
*疫情期間,本館可能斟酌情形控管報名人數。
計畫緣起
本館開館以來持續出版《覓南美》雙月刊,在梳理藝術家創作的同時,發現無論是繪畫或是攝影、寫實或非寫實、抽象或具象,風景作為主題的創作幾乎是多數藝術家的共同交集。藉此學術論壇之辦理、風景的再論述,深究戰後的臺灣藝術家在當時複雜的社會、政治、經濟下如何觀看、詮釋與再創風景,希望凝聚更多對臺南藝術家的討論,更期盼以「風景」和「臺灣美術」為關鍵字,凝聚更多研究成果。
主題說明
風景(Landscape)是地域景觀,然而風景本身是複雜的,風景的每一個片段包含著身體、空間、想像的因素,事實上風景正是人類與自然共同合作出的成品。風景畫是創作者將感知具象化,20世紀藝術史學家克拉克(Kenneth Clark)認為風景畫是與生俱來且一再發生的一種觀看自然的方法, 換言之人與自然的關係與觀看關係,有人的地方就有某種類型的風景創作呈現,因此風景創作可以是建構地方或地域特質的一種方式。
在臺灣藝術史中,從風景切入綜論臺灣藝術史的相關議題不少,如蕭瓊瑞以政治文化史的角度切入,討論臺灣方志八景圖像,反映清代政府及移民者的懷鄉與認同之情緒。顏娟英所編修的《風景心境》則透過日治時期藝術家、評論家的文章建構日治時期風景畫創作的脈絡。在臺灣,對於風景的表現從日治時期的「本土色」開始便被不斷論述與創作。到了戰後,臺灣藝術家們面臨迥然不同的政治、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是如何與風景/地景產生新的互動?事實上關於戰後的臺灣風景畫、風景攝影等相關論述還有許多尚待探討的空間,1950年以後臺灣的風景畫、風景攝影不僅受到中國渡臺藝術家的影響,本土藝術家也在各種文化論戰中不斷地找尋自我的道路,在這之中又揉雜當時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政治、社會、經濟、國際種種因素如韓戰、美援、聯合國等問題,而這些因素影響藝術家們的創作。戰後張炳堂以艷麗的色彩繪製臺南每一處風景,從〈大天后宮〉、〈赤崁樓之秋〉到安平可以感受到畫家對於臺南濃烈的情感;郭柏川曾以臺南孔廟及赤嵌樓為畫題,實踐紙上油畫、將油彩東方化的特色;許淵富、張武俊等攝影家,在廟宇、月世界地景中尋找藝術的語彙。風景不僅是風景,而是一種心情的反映。
現今臺灣藝術史中有關日治時期風景論述已相當完整,而戰後的臺灣風景畫還有許多等待論述的空間,戰後臺灣藝術史的發展夾雜了更多因素,如政權轉移、渡臺文化衝擊、國際問題等,本次論壇作為一個新的契機,希望從在地的經驗出發討論戰後臺灣風景畫與風景攝影,延伸並深化臺灣藝術史中風景議題方面的研究,進行「風景再論」。
本論壇主題從1950年以後臺灣風景畫與風景攝影為出發點,邀請各種研究者們針對臺灣戰後風景畫與風景攝影藝術史進行爬梳與建構,因此列舉以下相關議題如下:
子題一:戰後藝術家創作表現
子題二:戰後臺灣風景攝影
子題三:戰後臺灣風景畫
議程表:如左
收費方式:免費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當日《南美館學刊》第三期出刊,歡迎購閱。
當日研討會將同步採線上直播,歡迎大家踴躍聆聽 (本場直播影片僅限當日線上播放,為保護發表者權益會後不提供影片觀看)
臉書直播連結: https://pse.is/4axx93
本活動報名若有疑問請洽:06-2218881 #2111 詹小姐
Email: peiyu.jan@tnam.museum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美術館
-
專題演講者
顏娟英(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現為兼任研究員。)
講題:臺灣山海景觀的召喚
講題介紹:以藝術家對山海國土的探索開啟視野,回顧日治時期並鳥瞰戰後至當代,從觀音山到太魯閣、中央山脈與玉山、屏東大武山,從花蓮港口海岸到臺東金樽海岸,島嶼的山海意象逐漸拓展的過程。
主持/評論人(依姓名筆劃排列)
李寅彰(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吳奕芳(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曾少千(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蔡家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蔡幸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
論文發表者(依姓名筆劃排列)
余青勳(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
孫淳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陳美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
許哲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所碩士生)
黃文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劉錡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備註:承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補充說明之權利
-
1.防疫期間,參與活動學員及民眾敬請配合量體溫、戴口罩。
2.本次研討會不提供午餐,會議室內禁止飲食。
3.活動中將進行現場攝影,參與館方活動即同意授權本館將相關影音資料製作教育推廣影片,公開播送、上映、傳輸之權利。
4.本館2館備有收費停車場,歡迎活動報名學員使用,恕無提供學員觀眾免費停車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