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回顧Past Exhibitions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名稱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類型 展覽 類型檢索

時間 2022/03/03 10:00 ~ 2022/06/05 18:00 時間檢索

地點 2館2樓展覽室E、2館2樓展覽室F、2館2樓展覽室G、2館2樓展覽室H 地點檢索

  • 本展由臺南市美術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作,由工藝中心策選合創工藝展,展覽以「逍」、「遙」、「遊」為命題,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所呈現之展覽作品。展期間內更規劃合創實驗場,藉由工藝與設計的共振共創,以行動藝術方式在臺南市美術館中進行,觀眾可近距離參與當代工藝的現在進行式,為展演激盪無限可能。

  • EFG展間 

    設計師 : 王俊隆、徐景亭、周育潤、Dimitry Hlinka Patricio Sarmiento、曾永玲、瑪籟‧瑪卡卡如萬、Itay Noy、gabriella gustafson &
    mattias ståhlbom、范承宗、廖軍豪

    工藝師 : 陳培澤、李存仁、陳高明、大禾竹藝、李基宏、王峻偉、吳樹發、劉朝明、陳高明、蘇素任、王凱鶴、陳永旺、陳景林

    合創實驗場 :

    藝術總監 王俠軍
    設計顧問 王俊隆
    仁美商標 林右剛
    澄茂企業 梁崇栢
    設計師 張文彥
    設計師 康靜雯
    設計師 江珮嘉
    竹藝師 蔡惠婷
    紡織藝術家 陸佳暉
    木藝師 江子敬
    金工藝術家 徐奕承
    陶瓷藝術家 謝秉諺

     

     

     

     

     

  • 逍×遙×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

    Crossover Crafts. Values and Practices. Mix and Regeneration.

     

    總策展人 張仁吉  

    策展人 程湘如 

       「在我們一生當中,平凡無奇的日子裡,總有一些特殊的時刻。在那些時刻,我們似乎有了非比尋常的發現,也感受到無以倫比的幸福,並領悟到無上甚深的智慧。要是我們能藉由某種記號,召喚出自己心中的這般願景,那該有多好!藝術,就是在這種期望下誕生的。藝術,引導我們向未知的世界前進,也指點我們朝更偉大的知識追尋…」,美國藝術家暨藝術教育家羅伯特‧亨萊(Robert Henri, 1865-1929)在其著名的藝術啟蒙經典《藝術精神》(The Art Spirit)一書中倡導藝術與生活密切相關,也跟每個人都有關。他認為藝術讓人邁向平衡與秩序,判斷相對價值,了解成長法則,檢視經濟生活,這一切都是值得人們探究的美好事物。

       「工藝」則是兼具藝術精神本質與實踐的體現。從因應生存的生活需求出發,演進至現代具有美學哲思的藝術自我實現,更走向當代強化公共意識及利他的社會價值。完整呼應羅伯特‧亨萊對藝術精神的倡議。又隨著時代推進與社會環境變遷,工藝從就地取材的便利轉向對自然、循環與永續觀念的奉行;後疫情時代(Post Pandemic Era)顛覆國家治理、經濟運行和社會交往的方式,革新固有認知,促使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反思工藝的價值與新機;知識經濟崛起,有形的利潤轉化成強調無形的社會價值和競爭力,工藝不再只是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而是深化意義、建立關係以及藉以拓展新的經濟模式(例如智慧財產權授權、數位科技創新應用…),尤其是「創造經驗」,即是宣告工藝「體驗時代」(the Age of Access)來臨。因應種種社會趨勢,工藝越趨開放的適變能力,透過跨界、複合、無框架等合作模式,嘗試各種可能,除了拓展觀者的新視野,更誘發大眾對未來工藝的想像與生活關係的思辨。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即是工藝以當代之姿回應社會趨勢的新創實驗。「合創」源於「跨域」(Crossover)概念,即是合作創新,資源共享。但並非僅是雙邊領域的交流,而是多邊領域(例如跨族群、跨技術、跨材料、跨地域、跨文化、跨世代、跨時間、跨國際、跨產業…)的交會,所探討的不是物件本身的結果,而是物件產出過程中的激盪、融合、辯證及衝突…等,去中心化的多元觀點,經由知識交換與共學,逐步累積及形塑各自獨有的生命經驗及新創靈感,過程也是工藝合創的目的。

        展覽以「逍」、「遙」、「遊」為命題,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逍–時間」即是創作者感知「時間」的議題和情感,透過梳理再以工藝創作傳達新意。例如作品《砌磚計畫系列》,紅磚是臺灣傳統建築文化的象徵,磚塊交錯疊砌除了結構考量也形成獨特的視覺意象。該系列作品將過去深具集體記憶及情感的文化意象、材質及技法於當代以石雕打磨技法轉化再現,亦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創作紀錄寫照。第二個維度「遙–空間」即是創作者探討「空間」形成的意義和所在的對話。例如作品《夜間飛行》,是經常飛行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看到工藝黑漆撒金粉末的表現,如同夜間飛行中看到每個城市獨特的閃閃光點,以機械錶的錶盤顯示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光景,每一個都是獨特且唯一的存在,將自身所處空間的美好經驗,藉由工藝材質、技法表現結合機械科技的載體相互幫襯,充滿驚喜。第三個維度「遊–速度」即是關注生活的節奏、生命進程的積累。同時亦是工藝創作「頂真」的態度表徵,注重步驟、工序及細節,講究慢工出細活的精神。例如作品《飄》即是表現走進竹林的感官的經驗,也是一種慢活的心靈狀態。藉由一片片手工取彎竹片的流暢線條,逐一疊加構築成如風輕飄的路徑,經由坐臥的行為產生磨擦,有如竹子被吹得聲聲大作,融合聽覺、視覺的感知,傳遞風的流動。

        工藝在「逍–時間」、「遙–空間」及「遊–速度」三個維度中各自展開,也互為碰撞、融合,產生工藝能量的激盪、匯聚與再生,形構成三維的文化量體,透過自由、多元的跨域合創,工藝逐步且持續豐厚生活的文化內容。打破唯物的工藝思維,藉由合創過程挖掘生命經驗的感動、提升工藝的知識量能、強化與當代議題辯證的思維、發現差異中的創意靈感,從中發揮工藝的價值、美學精神與社會實踐力。當代工藝合創的「物件」不只是個人情感的傳遞介面,更是人們思緒的延伸、具有靈魂氣息的媒介,猶如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在造型的描繪上是寫實的,但不具合理性也不現實,猶如夢境所見,表現縈繞腦際的潛意識活動,實驗性的過程將是未來工藝新創不可缺的催化劑(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