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回顧Past Exhibitions
【藝術平台】時間劇場 Theater
名稱 【藝術平台】時間劇場 Theater
類型 展覽
時間 2024/11/01 10:00 ~ 2024/12/01 18:00
地點 1館1樓展覽室A
-
《時間劇場》的展覽命名靈感源自澎湖群島的地景。這座死火山島嶼比臺灣形成得更早,擁有古老的玄武岩和火山口地質,展示了自然和時間的無窮力量。相比上千萬年的島嶼歲月,人類的壽命如同瞬間,這種短暫的存在感引發了對時間尺度的異化和劇場化感受,仿佛萬物存在於虛實交錯之間。在考古和歷史學科中,人們同樣面臨分辨真偽、詮釋真實的難題。此次展覽為藝術家謝茹安在臺灣的首次個展,也是她首次與學界的跨領域合作,融合考古學及生態研究的觀點來探究臺灣的土地與歷史演變。透過這次合作,她近距離觀察並拍攝臺南熱蘭遮城考古計畫的田野工作,見識到每一件出土標本所承載的臺灣數百年時光軌跡,過去和現在緊密交錯,展覽作品由考古計畫中的人物、事件和標本為核心來發展。最終,考古引領她回到每個藝術家永恆面對的主題——時間,使得展覽主題逐步轉向對時間觀的哲理思辨,在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中不斷探尋「人如何思考時間、人如何感受時間。」
身體感受啟發思維
考古標本是時間的物證。考古研究透過對標本的科學分析來確定其年代並推演其文化意涵,因此在考古研究中的攝影全然著重於理性的分析。藝術家在展覽創作中將考古標本之攝影去除尺標和其功能性,以手工版畫的形式細膩地呈現,邀請觀眾打開感官去接收由時光洗滌出的美感。此系列作品共十件,首次展出。
在視覺之外,聽覺也是思考島嶼歷史的方式。在〈考古音景〉這件作品中,藝術家製作了二十聲道的播音器,收錄臺南熱蘭遮城考古計畫於安平石門國小田野發掘過程中的環境音,從台語電台新聞播報、日本演歌、高空戰鬥機飛行的巨響、校園中孩子們嬉戲的笑聲,到考古工作者們的交談聲。所有新舊交雜的語言及聲響,從天空到地底三米處,皆成為島嶼歷史的分身和應證。過去和現在,以聲音的形式顯現出一種混合的時態。
最後,藝術家在〈回返之逕〉作品中,亦透過多方領域的專家採訪、田野拍攝和人工智慧生成來建構作品,內容以臺灣梅花鹿為主體去描繪殖民政權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以剖析人和自然之間複雜的權力遊戲。
-
謝茹安 Hsieh Ju An
生於南投,畢業自荷蘭皇家藝術學院(Gerrit Rietveld Academie),常以攝影、錄像、聲音設計等媒材創作。近年作品專注於人與自然的多重關係,其創作靈感常取自植物科學及自然崇拜的精神文化。於2021年在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個展《樹洞》,透過沈浸式錄像作品來紀錄阿姆斯特丹的行道樹與周遭的城市環境音,模擬樹“聆聽”可能性,進而延伸討論植物的感官能力、樹聯網(Wood Wide Web) 學說。2024年於臺南市美術館所舉辦的《時間劇場》展覽,內容則聚焦於土地與時間的哲學思辨,並探討殖民政權如何影響臺灣島嶼生態,以剖析人和自然之間複雜的權力遊戲。
展覽/公開活動紀錄
2024 「我是一棵移動的樹」藝術家講座,X-site 計畫合作,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3 「當海洋相遇」聯展,臺南蕭瓏文化園區
2023 "Ratljós" 聯展,SÍM 駐村機構,冰島
2022 "More Plants 2022" 策展,萊頓植物園,荷蘭
2021 "Tree Hole" 個展,Nieuwe en meer,阿姆斯特丹,荷蘭
2021 "B.Body" 聯展/藝術家對談,OT3 01,阿姆斯特丹,荷蘭
2021 藝術家座談,Light box攝影圖書館,臺北
2020 Call(s) for graduates 聯展,海牙與阿姆斯特丹城市公共空間展出,荷蘭
2020 "Colour" 視覺藝術聯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荷蘭
2020 Whatever color you have in your mind映演,EYE電影美術館,阿姆斯特丹,荷蘭
2019 "Frazzled Fictions" 聯展,5&33 Gallery,阿姆斯特丹,荷蘭
2018 "Mission-nose-out" 聯展,NDSM藝廊,阿姆斯特丹,荷蘭
2018 "Cringe, the anticipation of touch" 聯展,Het Dolhuys博物館,荷蘭
2018 "Cringe, the anticipation of touch" 聯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荷蘭
海外基金會合作
2022 荷蘭 創意產業基金會 Stimuleringsfonds創作奬助金
2022 荷蘭 萊頓市政府文化奬助金 GemeenteLeiden
2021 荷蘭 蒙德里安基金會藝術家獎助金 The Mondriaan Fund
2021 荷蘭 阿姆斯特丹基金會 Amsterdams fonds voorde kunst創作奬助金
藝術文章撰寫
2020 嘉義美術館〈回歸線〉Vol.003,徘迴一九四○─攝影師之眼與煙硝未至的鹿特丹
2023 嘉義美術館〈回歸線〉Vol.008,我是一棵移動的樹──談 MASSIA 駐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