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Publication

南美館第7期月訊

南美館第7期月訊封面
南美館第7期月訊封面

類別 南美館月訊(2018年6月後停刊)

作者 臺南市美術館籌備處

出版日期 201607

出版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規格

定價

ISBN

內容簡介

記憶,一千棵鳳凰木與運河波光
-淺談臺南早期商業畫廊

 

以今日商業畫廊的營運模式為基準,早期臺南永福路上曾短暫出現過一家兼營畫作買賣與裱框的空間。而首間具備專業畫廊雛形的「世寶坊」,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則是由杜昭賢在民權路以具有歷史痕跡的老舊街屋所改建成立。世寶坊主要經營臺灣泛印象派與中堅輩藝術家,舉辦的第一次個展便是已過世的前輩藝術家劉其偉;當時臺南藝術收藏市場仍屬有待開拓的蠻荒土地,在世寶坊成立後,為展覽開幕所舉辦的藝術家座談與文化相關的表演活動,讓潛在的購買者得以近距離親近藝術,同時為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視野,期間也孕育出許多位首次購畫的收藏家。

 

延續世寶坊的藝術推廣理念,杜昭賢後續於1992年成立「新生態藝術環境」,採取獨家代理方式經營臺灣當時的前衛藝術家,包括今日仍活躍的高雄藝術家張新丕、李明則等人。空間原址位於臺南市永福路二段138號,涵括了當代展覽廳、專題展覽廳、生活劇場、人文書坊、中庭咖啡與新生態學堂,以複合經營之姿成為臺南與臺灣當代藝術間重要的紐帶。設計科班背景出身的杜昭賢再次親力親為的改造老屋,提供一個實驗藝術、音樂展演以及劇場的表演場地,帶來了更多元與前衛的藝術概念與文化活動,形塑出其獨特的藝術與人文氛圍。

 

在當時,新生態藝術環境是相當受歡迎的消費場所,在空間動線的精心安排下,消費者必須先經過展演空間才能進入用餐空間當中,因此也讓小眾且冷門的當代藝術,藉由藝術展演融入年輕族群的日常生活文化裡;而每週三的音樂沙龍亦吸引了不同的族群,許多消費者除了來到新生態藝術環境用餐之外,也因此成為藝術作品的收藏家。

 

曾任臺南市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執行長的杜昭賢曾經参與種植一千棵鳳凰樹的「鳯凰一千」生態保育計劃(1996)。「一千棵鳳凰樹」是最能彰顯杜昭賢理念的象徵,那是對於臺南這座城市的改造期許,也是對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倘若說杜昭賢的目光總是越過一般人們而放在更遠的未來,那麼世寶坊與新生態藝術環境則是杜昭賢對於藝術的熱愛與推廣的起點,就如同「一千棵鳳凰樹」計劃,以一種最純粹的熱情去改變現有的框架與機制。

 

運河波光粼粼,讓人聯想起臺邑八景中的「赤崁夕照」,臺南索卡藝術中心便是座落運河旁,一個能迎接落日夕陽的絕佳位置。細數索卡藝術中心的起源與發展,創辦人蕭富元是來自左鎮的臺南子弟,以臺南索卡為據點在臺南藝術市場持續深耕了24年皆未曾中斷,從早期明清官窯到涉足楊三郎、洪瑞麟及陳景容的油畫收藏,其堅毅與冒險開拓的性格,造就了今日的索卡樣貌。筆者訪談臺南索卡藝術中心經理蘇美玲時,在老照片與歷史記憶的回溯中,她指出1992年成立於忠義路的索卡藝術中心,在蕭富元的策畫下,便以跨界文化活動結合畫作展示,獨具慧眼與創意巧思,更呈現了索卡藝術中心經營理念中所強調與積累的豐厚文化底蘊,此項特質一直延續至今,也時有所聞索卡藝術中心舉辦雅緻的茶席與香宴與展覽作品共襄盛舉。2001年索卡藝術中心為臺灣進駐中國北京的第一家畫廊,在北京798藝術區擁有佔地一千平方公尺的藝術空間,而後,2007年成立臺北索卡藝術中心,南北兩地各自有其定位:臺北索卡放眼亞洲,站在藝術潮流前端且經營泰國及印尼等東南亞當代藝術家,而淵源於臺南收藏家對於臺灣在地藝術家的支持,使得臺南索卡則聚焦於臺灣本土。

 

隨著藝術博覽會的興起與傳統商業畫廊空間的競合,藝術經理人的重要工作也增加了如何挖掘優秀年輕藝術家、提供藝術作品潛在的增值空間,與評估收藏家的審美品味等面向。自2008年便進入臺南索卡藝術中心工作的蘇美玲認為,在藝術潮流與藝術鑑賞之間,如何讓收藏家們理解、接受並欣賞新的藝術視野,成為畫廊所因應面對的挑戰;而與收藏家維繫互動、熟悉每位收藏家的蒐藏方向,更是畫廊需要長期投入經營的工作。(文╱蕭伊伶)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