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Publication

南美館第18期月訊

南美館第18期月訊封面
南美館第18期月訊封面

類別 南美館月訊(2018年6月後停刊)

作者 臺南市美術館

出版日期 201705

出版單位 臺南市美術館

規格

定價

ISBN

內容簡介

繡藝境外:神話、圖騰與繡花

織繡技藝 再造意境

傳統刺繡在臺南許多廟宇活動、居住家宅或商家開幕喜慶上有著許多需求,也因此發展出長久歷史的產業規模。在傳統技藝中,許多創作者紛紛在近年走出一條不一樣的繡藝之路,有年輕一輩的向長者請教學習,有藝術創作者挪用刺繡語彙顯現當代媒材擴展後的意境,也有傳統工藝業者因此從中開創出潮流趨勢所需的商品。在這樣的相互交流效應中,傳統刺繡產業應用於當代手作產品、創作上又重新活絡起來,也讓府城的傳統手作在生生不息的開發創意中繼續延展。

臺南在地傳統知名府城繡才「光彩繡莊」創辦人林玉泉。生於1941年,16歲正式學藝、19歲出師,在大稻埕工作多年後回臺南創業,從事傳統刺繡工作已逾半世紀的他,從不吝於傳承自身技藝,超過十幾位傳承弟子已於全臺開設店家從事本業,而敢於用色、自身設計監工的他,在接案不暇中,仍積極與學校單位合作,推廣工作坊、實習教學。開設三十年,超過九成用於宗教信仰所需求的廟宇用品、居家喜慶活動製作、創作修復,包括八仙彩、五封旗、頭旗、供桌裙等,近十成商業合作案則在二代女兒林婕瑀的用心推廣與異業結盟下,開發文創商品,包括金工、飾品、手提包等,一條龍製作且資訊透明的工作室,也開放讓客人與遊客觀賞,幸運的話,遇見熱情好學的國寶級林老師,還能聽到詳細豐富的故事解說。日前光彩繡莊也與國小課程合作,開放小學生課外導覽,獲得好評。90年代因中國刺繡進軍臺灣,衝擊臺灣刺繡產業,許多繡莊紛紛倒閉,但堅持使用臺灣生產品質良好繡線的林玉泉,於各式製作品上有著繽紛艷彩的桃綠藍黑金銀蔥五絲線,開放許多機會讓學校的實習生與外國朋友前往學習,近年他也開發出立體刺繡,讓原本平面的繡品有了視覺與觸覺上的改變。無論尺寸大小,光彩繡莊一個月平均生產20多件產品,確保品質的供應產出,在市場上仍屹立不搖,於國際交流和外國嘉賓來訪時,皆成為代表國家與在地城市工藝贈品的首選。

 

當代影繡 人神交融

透過光彩繡莊用心傳承的紮實工法,在地藝術創作者也與林玉泉有著獨特合作的方式。在當代藝術作品的媒材已完全被打開之後,語彙拼貼的表述亦成為藝術家常見的創作方法。2014年以《神遊之境》攝影作品系列獲得高雄獎的邱國峻,將攝影與傳統刺繡工藝結合在一起,發展出獨特的神祕色彩與視覺風格。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純藝術攝影所的他,回國後即定居臺南,從事教學工作並同時創作。在廟宇活動密集的城市裡,他結合常見的民俗美學風格,延伸出跨域媒材的方法。談到作品中常見的豔彩表現,邱國峻自述大學時期便受電影色彩風格影響。由於大學攻讀廣告,也非常喜愛觀賞電影作品、大量吸收電影相關資訊,並獨鍾西班牙知名導演阿莫多瓦、張藝謀等早期電影作品。對於邱國峻的攝影作品,眾所皆知的是他於臺灣廟會民俗活動中所捕捉到的人物特寫與寬景畫面。然而早在90年代的臺南華燈藝術中心蓬勃發展之際,他便時常到現場觀賞電影,也在1993年發表過《臺灣宗教》系列作品。爾後赴美攻讀碩士學位時期,邱國境於異鄉開始實驗街拍SNAP SHOT攝影方式,大量快速捕捉異國人物城市風景,練出精準拍下瞬間快門時刻的技巧,1994年《紐約日記》系列便是當時他對於紐約都會文化的內化表現,而1997年的《囈》系列,則是他在校園實驗室裡常見的生物標本中,有感於生命、死亡、靜物的內心 囈語風景。

邱國峻在2000年的《陌生的旅程》系列作品,已開始展現出現代都會疏離風格與大眾廣告文化色彩交融的創作語彙 ; 2005至2007年的《物忘我》、《真情假愛》系列作品,由當時興起的汽車旅館情色風格攝影、宅男物化女性的流行視覺產物商品中,拍攝出「影像戀物」、「商品拜物」等虛擬符號影射意境,以及由男性沙文主義所勾勒出的女體情慾想像空間、消費慾望的投射狀態。爾後在眾多的荒郊廢棄建物、城市交通運輸的流逝時間中,他亦以獨特影像風格表現出喧囂寧靜和沈默豔彩的對比。《妄身幻境》系列作品則在略帶詩意的虛擬再造影像中,成為個人過渡性的創作風格,由奇幻拼貼的影像進入媒材轉換的交替實驗。

乍看之下,2015年開始發展的《家將》、《走神》與《神遊之境》似乎與上述系列作品有著迥異風格,然而由城市風景、大眾文化到民俗美學風格的再造,皆可以看見邱國峻在掌握色彩表現的脈絡接近。從靜物風景的死亡到神話信仰的開始,都會疏離所流失的人際情感,重新在廟會陣頭的特寫頭像與人群中,建構出視覺上的共感關係。傳統「八家將」驅邪鎮煞功能,在手工繡藝的結合下,有了原本對信仰符號敬畏轉化後的豔麗詼諧,透過數位影像輸出、再由專業繡莊手工技藝穿織出曖昧的材質暖度,創造了圖騰立體空間所帶來的違和幽默。傳統繡藝帶有繪畫性的精神特質,而邱國峻的影像風格則流溢出物質慾望的崇拜、殖民文化與傳統民俗儀式間的矛盾,在兩造媒材交合中,邱國峻的攝影刺繡複合媒材作品,讓原本流失的傳統人際關係,透過針線與影像的重疊,交織了起初人們對於未知信仰、已知人性之間的想像空間,回應了超現實神話裡的真實意境,也在虛擬與真實、傳統與當代色彩風格裡穿梭遁隱。(文/佟孟真)


繡傳時尚 風華再現

臺南傳統刺繡文化於當代蛻變的風貌,除了透過攝影作品的藝術表現,亦成為激盪年輕設計師發展出融合在地生活美學的商品靈感。光彩繡莊在近年來因女兒林婕瑀的加入,開創「映縷門」品牌。傳統刺繡文化的生產從過去大多以宗教祭祀用為主,進而結合創意將府城生活相關的圖像,如以古蹟為主題的繡圖,包括八家將、安平劍獅、孔廟、億載金城、赤崁樓等作為刺繡主題,且多以純手工搭配電繡進行製作,讓傳統刺繡不再只專用在宗教性的藝術品上,而在重新詮釋傳統刺繡之時,使傳統技藝和圖像表現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此外,「hsiu」手工繡花鞋亦展現刺繡工藝的延伸創作。由三位甫從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畢業的女孩江珮嘉、張積育、高旻玥共同創立,因著一次刺繡工作坊的學習,遇見了從臺北下來參與的學員李翊瑄,演變成四人共同創立手工繡花鞋的品牌「hsiu」。2013年成立至今已四年的hsiu手工繡花鞋,剛開始於創業之路相當艱辛,在學校的育成中心開設一陣子後,今年年初才將工作室遷移至中西區正式開幕,也顯現出四年來用心經營的質感成果。創立人之一的江珮嘉,因著從小在鞋業製作產業家庭成長,對於鞋底鞋墊打造的舒適度特別敏銳,每雙女鞋的背後皆有著精心設計的系列故事,也針對不同女性族群打造貼心鞋款。畢業於財金系的夥伴李翊瑄則因為這樣的巧遇,就此定居於臺南,共同致力於臺灣工藝文化開發,設計創新的圖案色彩,將刺繡工藝融合復古時尚美學,讓繡花鞋成為一種輕盈兼具老風華的生活態度,並時常以在地的特色象徵或生活主題做為設計的元素,如鞋面的臺南傳統的吉祥獸劍獅或融入鞋底紋路的臺南市地圖。座落於閑靜街巷的工作室,則採預約開放制參觀,加上全臺近十個寄售點,展現出年輕時代以創藝創業的潛能特色。

「穿上繡鞋,穿出生活、品味、文化的態度」,「hsiu」手工繡花鞋這樣的簡單文案,並非來自偶然機遇的無緣由。女孩們的相聚與共學,是在臺南在地傳統知名府城繡才「光彩繡莊」創辦人林玉泉的用心推廣中,讓習於光彩繡莊工作坊的江珮嘉。在共聚共學的理念中尋找到夥伴,創造了「hsiu」手工繡花鞋品牌。而正是這樣從不藏私的專業概念,授予刺繡技術、跨域連結並延伸出新世代繡藝語,才能交織出府城在新舊融合監,獨有的生活品味與文化。(文/佟孟真)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