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Publication

南美館第22期月訊

南美館第22期月訊封面
南美館第22期月訊封面

類別 南美館月訊(2018年6月後停刊)

作者 臺南市美術館

出版日期 201712

出版單位 臺南市美術館

規格

定價

ISBN

內容簡介

小小的房子,無限的故事―郭為美與郭柏川紀念館

(文/吳家瑀 攝影/胡懿勳、湛文甫 圖版提供/郭為美)

 

自喧囂紛沓的市井中脫隊,轉進綠意扶疏的巷弄,夏末晴好的早晨,陽光仍舊繁密鑽過蓊鬱的樹葉縫隙,篩落這一路上聚散明滅的斑斑點點。在此處之外,時間繼續碌碌轉動著白日作息。但在這裡,時間卻被聚落留守,安然靜謐直到凝結成一片陳舊而遙遠的風景。巷弄盡頭,有家前院盛開的九重葛,自斑駁的紅磚牆上翻出整落奪目的鮮豔,吐露了牆內曾經奔放過繽紛色彩。再推開沉靜的木門,就看見塵埃在光芒裡跳舞,撢亮黑色的屋瓦與木造漆黑的淋雨板,白淨的窗櫺在一幢典型的和洋折衷建築上開出對稱通透的大片窗景,郭為美的身影就從那窗景隱現至門檻前,招呼我們進屋。這裡曾是她同畫家父親郭柏川共度25載的老房子,經過她自力出資修繕、於2010年成立的「郭柏川紀念館」。

 

●輾轉的緣分:北京到臺南

充滿生活感的傢俬纏綁著過往的記憶,一景一吋都是一道縫隙,彷彿可以從中抽出線頭,把童年的點點滴滴不斷拉回眼前。郭為美回憶兒時如何幾經輾轉至此落腳。1948年,他們一家搭船越過洶湧翻騰的深水大海,當時由堅毅的母親朱婉華背上家當和40張畫作,帶著孩子和身患黑熱病的父親擠上超載的美信輪,在狹窄惡臭的船艙中度過漫漫五天,終於抵達基隆港,由九姑公陳逢源家接應到臺北大稻埕暫居。隔日,郭柏川不顧抱病身體馬上開始籌備畫展,朱婉華則帶著孩子先返臺南寄居大伯父家,準備中斷許久的就學。後來郭柏川在路上巧遇畫友翁金水慷慨借住位於原公園路七巷的鐵工廠日式房舍,郭為美因此和英國人比鄰而居,有了人生第一次優雅的英式下午茶體驗,也在府城展開新生活的探險,每天步行穿過半座城市來到運河旁的協進國小上學,直到舉在再次搬遷到永福國小附近,郭為美才因轉學結束晨昏例行的長途跋涉。1950年,原本一心專事繪畫不再執教的郭柏川,經由成大建築系的朱尊誼主任三顧茅廬,以回饋臺南鄉里一句話說動他重新接受教授職務,他們終於舉家搬遷到老松町內的成大宿舍,也就是今日位於公園路321巷的故居。

 

●恆念的舊憶:家園印象

郭柏川在前庭後院種上果樹、放置大只皮蛋缸水養睡蓮,上午規律作畫,過午之後就到街市裡轉悠,或拿著學生送他的招待券到西門路上的延平戲院享受冷氣,睡足了神清氣爽,再到石精臼和度小月吃吃小點心。好客如他,常常就在這閒散踱步之間,撈了三五好友回家款待吃喝,以回饋他們時時邀約用餐的盛情。據郭為美的印象,最高記錄曾在一天裡來了三波客人,那時沒有冰箱,燒菜還是煤炭爐,多虧母親廚藝超絕,張羅到最後一波,仍舊能就幾乎用罄的食材施展魔法、變出一桌佳餚。家中時有飯局,郭為美因此跟著母親學得一身做酒席菜的好功夫,她至今仍記得當時屋室滿盈的那種興高采烈,那在酒酣耳熱席間此起彼落的笑聲,光是看著也跟著心滿意足。

 

●往日復返今朝:紀念館的成立與經營

母親臨終之前告訴她郭柏川的心願,除期盼臺南市美術館之成立,還希望有座郭柏川紀念館。當時郭為美已年近七十,且於退休後已與丈夫旅居海角樂土紐西蘭10年,因此雖知肩負重任,卻唯恐心有餘而力不足,就這麼躊躇了兩年。決心修復之後,她毅然處理掉一切回國,儘管曾患氣喘,仍強忍工地的煙灰粉塵和夏日燠熱獨自駐守9個月,在門戶洞開的夜晚提心吊膽睡不安穩。一幅提名「意志力」的靜物畫,以石榴的硬紅象徵性地訴說了她當時的執著與堅持。

屋子修繕好了,重新疊起的磚瓦卻無法阻止人去樓空風華遭人遺忘,於是郭為美開始和劇團、社區志工、文化人士一同協力照護房舍,把她的回憶與人分享。透過藝術的演繹,往日復返今朝,與當代連結互動,為老屋延續出無限可能,既賦予古蹟保護留存的價值,也以一種不同以往的視角書寫藝術史。2010年,臺南社區大學的「城市故事人」課程藉由戲劇形式培育導覽員替郭柏川紀念館說故事,讓學員粉墨登場,穿越時空重現畫家的藝術生涯。2012年春秋兩季,「那個劇團」也在紀念館上演兩場敘境和場所意義交織的特定場域戲劇《畫外》與《私信》,透過身體和舞蹈的表演進入畫家妻女的情感,前者自郭夫人朱婉華的角度出發,呈現其生命歷程和女性情感;後者則從郭為美的視角,以非寫實手法書寫女兒想像與父親相處的點滴過往。而郭為美於2015年為母親執筆的《柏川與我》補述改版,同樣再以兩代的女性視角近身觀察,透過細膩筆觸與詳細陳述為臺灣藝術史留下重要的參考文獻。

 

●空景:時光都在那裡

郭為美幫父親實現了一個未竟之志,悉心投注情感以愛澆灌,而讓臺南市民擁有一座美術館的理想,則交由南美館來成其所願。身兼董事的郭為美,感慨父親畫作因寄藏於友人家中,慘遭祝融和文革兩次劫難焚毀數百幅,但她心中仍有計畫,願將父親筆下難得一見的和服女子和布袋戲偶頭主題等遺作,交由他心心念念的南美館典藏,並承諾捐贈的畫作質量絕對是經過審慎思量的決定。她也期望,南美館未來在營運上顧全點線面體,接好地氣聯繫在地藝術,釋放友好訊息串聯館際。最重要的是做到親民而不媚俗,在教育推廣上用心提升地方能量。念舊的郭為美現在還是堅持每週一次回到故居開課教畫、彷彿不曾離開似地協助經營、照料院落裡的花草。她以環場凝視所拉出的長鏡頭,空景並不真的空下什麼,狀似沉靜的表面底下潛伏蔓長著濃密情思,攀附於日常的瑣碎之上,撫其紋理都是在觸及記憶的內心,如同《私信》裡的郭為美說的:「所有的時光都在那裡,不曾消散」。

 

如期如質完成的使命

(文/顏宏珊)

美國五星海軍上將小威廉.海爾賽(William F. Halsey Jr.)曾說:「世界上沒有偉大的人,只有普通人迎接巨大的挑戰。」臺南市美術館的興建,是現下臺灣重大美術工程之一,2017年6月9日蔡英文總統偕同文化部鄭麗君部長等人親赴工地視察工程進度,關切之情不言而喻。除了賴清德市長任內的支持外,不畏烈日暴雨堅守崗位,付出專業技術及勞力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是將藍圖實際付諸實行的無名英雄。透過訪談聯鋼營造公司黃士豪工程師、泓森營造公司曾文益工地主任、中國鋼鐵結構公司李星龍工地主任,以及誠蓄工程顧問公司闕志同專案經理等人,深入了解執行這項複雜工程的艱辛歷程。

 

●工程結構複雜具挑戰性

臺灣建築工程常見的三種情況-結構補強、增建及古蹟修復再利用,同時出現在南美館的興建工程中。公11基地原作停車場用途,指定為南美館2館工程基地後,為了在其上增建5層樓,勢必需要補強地表下的基礎結構,來增加地基的負重能力。例如:挖出地下室水箱中的回填沙,補進鋼筋混凝土。或是在不破壞舊梁的情況下,新增補強柱及撐牆。然而,將新舊結構接合的過程中,出現許多挑戰,再再考驗工程人員的決心毅力。此外,地上增建的鋼構建築,其結構的複雜性亦不容小覷。坂茂設計的方盒展場是以旋轉的方式垂直堆疊,須透過精密計算使建物能保持平衡,對於營造單位按圖施工的精確度要求自然不低。

 

●不斷地溝通協調

烈日炎炎的天氣裡,工班密集進出工地,是每天都能見到的景象。為了如期如質完成使命,參與工程的所有人需要不斷地溝通協調。營造單位的工程師,每天開會討論調度不同工種工班進場施作時機。日方負責本案的建築師,每月來台2至3次參與建築內部規畫會議。工程顧問則須與建築師方協調對於優質建材、精細施工的要求;營造方可能不敷成本、施作勞力技術斷層等問題。市府文化局做為業主,則須盡力消弭設計、監造、營造及南美館使用單位等不同團隊溝通時出現的矛盾。

 

●無名英雄的驕傲

儘管,各方合作過程免不了因立場不同而有摩擦,但是,對南美館成為眾所矚目地標性建築的期許則是一致的。工程師們對於能夠參與興建這項歷史性工程,都表現出引以為傲的神情。他們對於舊警署古蹟修復再利用為美術館,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亦深具信心;對2館的複雜工序和施工品質堅持專業態度,完善地處理各種細節,舉手投足間表達著對工程的熱忱。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挑戰,讓生活有意思,克服挑戰,讓生活有意義。」這群第一線工程人員,在工程結構複雜具挑戰性、施工期程及預算緊迫的雙重壓力下,勤懇踏實地努力實踐著,以郭柏川老師為首的臺南藝術家,以及市民半世紀來的夢想。陳輝東董事長肩負這個夢想的實現,因此在開工動土即將滿兩週年之際,南美館全體同仁僅以本文獻上最誠摯的敬意,感謝南美館工程所有參與者的協助,將這塊別具意義的拼圖拼上,使臺灣美術史的發展更加完整。

檔案: